據《法治日報》報道,記者走訪北京、天津多家商場、地鐵站、醫(yī)院、飯店等地時發(fā)現,其中絕大多數場所并沒有設置母嬰室。設母嬰室的地方,有的和殘疾人衛(wèi)生間混在一起,里面臭味撲鼻;有的被占用成雜物間,或被當成吸煙室使用。
公共空間科學配備母嬰室,為母嬰群體提供必要便利,直接關乎部分家庭的公共生活質量,不僅是塑造城市文明的必然之舉,也是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應有之義。2021年11月,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(fā)文件,提出到2025年,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率達到80%以上。
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地實施,使得公共場所和機關、企事業(yè)單位新建改建的母嬰室雖日漸增多,卻仍無法滿足哺乳媽媽群體的需求。那么,應該如何科學、合理、規(guī)范配置公共場所的母嬰室?
需求主導,理清“路子”。一是母嬰室的設計意向要盡顯人性化、協(xié)同化。以孕期、哺乳期婦女和嬰幼兒需求為導向,注重發(fā)揮政府部門、社會組織和相關單位積極性,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。二是母嬰室的設計理念要凸顯個性化、智能化。從個性化來講,既要方便實用又要舒適私密,還要安全可靠。如適當增加使用面積、增設附加休息設施,滿足多孩家庭的新需求,設置哺乳座位可調節(jié)角度、換洗臺可設置高度,充分考慮母乳喂養(yǎng)姿勢要求。從智能化來講,母嬰室設備設施要智能化,如折疊式嬰幼兒打理臺、保護椅,嵌入式垃圾桶、抽紙盒,自動出紙機、烘手機、感應水龍頭、自動售賣機等。三是母嬰室的設計思路要趨向多元化、精細化??紤]到越來越多男性參與到育嬰過程,需打破育兒性別標簽,推出多性別母嬰室。考慮到人口數量的變化及母嬰需求的提升,設計可移動可拼裝母嬰室,合理利用有限的公共空間,將部分功能區(qū)域進行折疊,實現母嬰需求最大化的同時也做到了長遠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制度先行,開對“方子”。多地出臺地方性法規(guī)對母嬰室設置要求、管理維護、緊急預案等方面進行了規(guī)范,是切實履行鼓勵生育、支持生育的重要舉措。但各地法規(guī)規(guī)定的具體標準與要求存在差異,缺乏統(tǒng)一性,這導致母嬰室的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。因此,國務院有關部門應制定統(tǒng)一的母嬰室標準與管理辦法,明確有關要求,具體包括面積、設施配置、衛(wèi)生條件、維護保養(yǎng)等,加強對標準執(zhí)行情況的監(jiān)督和檢查,明確相關責任主體和違規(guī)處罰措施。同時,完善相應的配套機制,如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和方法,對母嬰室標準化建設的效果進行定期評估,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工作的依據。
思想指引,定好“盤子”。一方面,要升級城市建設理念。將母嬰室建設統(tǒng)一納入城市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在城市布局、建筑設計和公共服務設施規(guī)劃中加入母嬰室的設計要求。這有助于將母嬰室有機融入城市空間,提高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便利性和普及度,真正把母嬰室的設置與配套建設上升到促進社會和諧、落實生育友好型社會戰(zhàn)略高度來認識。另一方面,要增強公眾參與意識。政府可以通過媒體、社交平臺、社區(qū)活動等渠道向公眾傳遞母嬰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利用城市的信息平臺,建立母嬰室分布、設施情況和使用說明的數據庫,讓公眾能夠方便地獲取母嬰室的相關信息,有助于提高公民對母嬰室的認知程度,使其更愿意利用這些設施。通過社區(qū)會議、志愿活動等方式,鼓勵社區(qū)居民、家庭成員和嬰幼兒父母等參與到母嬰室的規(guī)劃、建設和維護中來,讓公眾更深入了解母嬰室的需求。
科學配置母嬰室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通過提供良好的母嬰室設施,給予母親和嬰幼兒多一份尊重與愛護,有助于建設人性化、溫情化的和諧美好社會。
(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)
《中國教育報》2023年11月28日第2版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m.solnowa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